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

子曰色難

子夏問孝。子曰「色難。有事,弟子服其勞;有酒,食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

【消文】
子夏請教孔子如何盡孝?孔子回答說:「為人子女,若能做到和顏悅色,讓父母整天高興,是最難能可貴的。如果只是長輩有事情時,替他們服勞務;有了飲食,先讓長輩享用,這樣就算是盡孝了嗎?」

【故事】
有一位建築業的鉅子,小時候家境貧窮,母親以賣菜維持生計。由於母親疼愛孩子,所以每天一早都會為愛子煎一粒荷包蛋。這種習慣一直到這位鉅子事業有成,財富累積億萬,依然不輟。有一次,這位鉅子一早看到荷包蛋,卻厭煩地把煎好的蛋摔在地上。母親發現了,關心地問:「是不是媽媽煎的蛋不好吃呀?」這位先生當時覺得非常愧疚,因為怕忤逆了母親的愛心,隨即便說︰「不是!不是!是剛才不小心撞翻了!」連忙撿起來,拍拍灰塵,一兩口吃下去,而且直說:「好吃!好吃!」母親看到了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後來,老太太仍然每天出外賣菜。有朋友看見了,便告訴這位鉅子,要他勸母親不要再去賣菜,免得讓人恥笑他不孝。鉅子卻說:「母親至今生活規律,每天到市場賣菜,和朋友、客人有說有笑,只要她不過於勞累,我倒希望她每天都如此歡喜呀!」
在奉養恭敬之餘,又能博得母親一片歡心,這位建築業鉅子的「色難」孝心,不由得令人羨慕讚嘆啊!

【影片】

【釋義】
「色難」,「色」是臉上的顏色。臉上的顏色會隨著個人的喜怒哀樂而變化。侍奉父母,首先要能做到「養身」,照顧父母的生活所需。進一步,則必須「養心」,讓父母天天都高興,臉上洋溢著喜悅,這樣才是難得的孝行。如何讓父母快樂呢?第一步,必得了解父母的心意,站在父母的立場著想,讓他們活得有意義,生命有價值。為人子女如果能做到和顏悅色,才能進一步承歡膝下。現今社會,達到這個目標的人十分希罕,對父母大呼小叫、疾言厲色的人所在多有。自己做不到和顏悅色,對父母親的感受又全然不理,老人家心中充滿鬱悶,想快樂真是難呀!
「有事,弟子服其勞;有酒,食先生饌」。「饌」是「餕」的意思,也就是吃剩下的食物。「弟子」是年幼的晚輩,「先生」則是年長的長輩。「有酒」就包括了吃的食物和飲料。對待長輩要做到「恭敬」,所以必先承擔辛苦的工作;至於享受,則謙讓長輩。以這種恭謹的態度對待父母親,就算是盡孝了嗎?下文說︰「曾是以為孝乎」,「曾」乃「是」的意思。這是一句活動的問話,反襯出「服勞、食饌」這些敬重的態度,還不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孝道啊!
我們都知道,孔子教孝,委婉深入。子游問孝,即訓勉弟子不只應做到「能養」,供給父母生活所需,更要做到恭敬。而本章則教導「色難」,提醒弟子而要能深體親心,讓父母每天快樂歡喜,這樣才是孝思所繫呀!

本篇文字錄自王明泉老師《論語簡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