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

君子務本


論語原文:

有子曰: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鮮矣。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,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

【譯意】

有子說:為人能做到孝弟,卻喜好冒犯長上的是很少見的;不喜好冒犯長上,反而喜好作亂為害大眾的人,更是不會有的。夫子曾說過:,「一個有德學的君子,用力在根本上;根本能立得住,那仁道就會自然地生長起來。所以力行孝弟,就是行仁道的根本呀!

【解說】
孔子一生所提倡的「仁學」,也就是大學中所說的「大學之道」,其內容分為內在的「明明德」及外在的「親民」兩個大綱領。「明明德」更細分為四個條目── 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;,「親民」可分為四個條目── 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;這就是孔子仁學所包涵的境界。
然而,這個境界的根本就在「修身」上,所以大學更強調不管上至全國最高的領導人,下至一般平民百姓,所有的人都必須先以「修身」的工夫做為根本。
    那「修身」要如何修起呢?中庸裏說:「修身以道」「修道以仁」,又說:「仁者,人也,親親為大。」每個人生下來,都生活在彼此對待的人群中,能夠做到「待人」和「待己」一樣平等,也就是「視人如己」,這就是「仁」。「親親為大」,第一個「親」是動詞,就是親近對方,保持密切的關係,對方常在我的關懷之中。「親親為大」,就是從自己最親近的父母親關懷起。接著,擴充到家中的兄弟姐妹,這樣盡了「孝弟」之道,就是「修身」的工夫。
  
「而好犯上者鮮矣」,「鮮」是少的意思。做到「孝弟」的人,將關懷擴充到整個家族之中,縱使遇到不如意時,也願意克制自己的脾氣,不輕易冒犯長輩,不願學現在電視上,教人故意表現自我,而作忤逆長輩的行為。整個家講究禮讓,正是「齊家」的好表現。
  
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」「作亂」是故意擾亂社會國家,不接受道德法律的規範。各個家庭都正常健康,整個社會就呈現安定與和諧,這就是「家齊」而後「治國」的現象。
  
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」「務」是能專心用力的意思。最後這四句話,有子引用孔子的話,證實上述所說不是有子個人的創見,而是有所依據的,讓學習的人更有信心。孔子說,一位有志於修養高尚品德的君子,「修身」就是他一切修養的根本,「修身」的根本一立住,大道就自然樹立起來,所以說;「本立而道生」。仁道就像一顆大樹,它的根部立住了,大樹就能雄偉茁壯起來!
  
「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最後再次強調仁道的根本是建立在「孝弟」的基礎上。「修齊治平」利益一切人的仁道,必須從「孝弟」做起!

【故事】
 舜帝:姓姚,名重華,號稱舜,是河北省冀縣人,他的父親是非不分,個性頑劣,猶同盲目的人,因此當時人皆稱他為瞽瞍。他的生母早逝;父親再娶後妻,陰狠善,口無忠信之言;生下一子名叫象,性格狂傲,就是舜的弟弟。後母寵愛親子,仇視舜,常在瞽瞍前讒言生非,因此三人皆有殺害舜的心機。但是舜天性至孝仁厚,對父母順從適應,不失人子之道;與象相處友愛仁慈;既無過失之事,又乏藉口之辭,雖想殺害,無法實現。然而舜祇求常能在側侍奉,曲盡孝道,則心願已足。
   
舜二十歲時,他的孝行,已傳聞各地,三十歲時,堯正訪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,四方群臣,都推薦舜可以當任。於是堯帝先將兩個女兒嫁舜為妻,以便觀察他內在的品德;又令九個兒子和他交往相處,以觀察他的處世和才幹。舜婚後住在媯汭(山西永濟縣首陽山下)行為非常謹慎篤厚,因此堯的兩位女兒,不因自己是公主出身就傲視舜及他的親戚,反而都能克盡婦人之道。舜待人謙和,做事勤懇,到處受人歡迎擁護,在歷山(永濟縣雷首山)耕田,歷山居民都割讓土地給他耕種;在雷澤(雷首山下的雷水)捕魚,雷澤居民都願讓房屋給他居住;在河濱(永濟縣北部)燒陶器,陶業居民都與他精誠合作,因此河濱出品的陶器都不粗疵而特別精細;凡是他住過的地方,都受他的感召,一年後就形成村落,兩年之後就形成城邑,三年後便繁榮成為都市。
   
雖然如此,可是瞽瞍還想殺害他,有一次叫舜修理米倉,見舜上了倉頂,就從下面放火燒倉,舜趕緊用兩個斗笠挾持著身子跳下,才免被害。過後又令舜掘井,等他深入井底時,立刻下土填井,幸而舜從井底旁邊洞口逃出,又脫免這次的禍難。
   
堯見舜居家和處世一切表現確是一位有才幹的賢者,深為器重;因此舜五十歲時,即讓他代行天子的職權,辦理國事,果然天下大治,四方擁護;到六十一歲那年正式繼承堯而為天子。即位後,戴著天子旌旗回鄉省親,對父母恭敬孝順,小心謹慎的情況,還是如同昔日為人子時一樣;且封弟弟象為諸侯。瞽瞍和象都感化了。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,享年一百一十歲。



【影片】
爸爸,奶奶這樣對待你和媽媽,你還為她難過?